9月27日,由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小兒學組聯合主辦的《中國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診斷與治療指南》(2020)發布會暨精粹解讀會在京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管中心標準管理處處長王強,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社長魏均民,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葉京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科韓芳,北京大學循證醫學中心詹思延,深圳市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李蘭,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張杰,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正畸科高雪梅,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耳鼻喉科邰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學中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陳潔,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陳波蓓等出席了本次會議,本次發布會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呼吸科許志飛主持。河南省兒童醫院和重慶兒童醫院臨床專家同步在線參會。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就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發病率和危害、新指南診斷標準更新點、圍術期評估注意事項、復雜重癥處理建議等問題,和線上線下醫生共同交流。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管中心標準管理處處長王強在致辭中指出,該指南以近十年循證醫學為指導,由來自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呼吸科、口腔科、慢病管理、發育行為、方法學等多學科專家共同制訂,并且結合中國臨床實踐,吸收國際上的新理念,使這部指南具有較好的科學性、規范性。
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社長魏均民在開幕式上說,指南出臺后還需要讓廣大醫務工作者正確理解和應用指南,廣大公眾正確認識OSA危害和防治方法!吨袊鴥和枞运吆粑鼤和T\斷與治療指南》(2020)發布會也是中華醫學會雜志社舉辦的首個臨床實踐指南發布會,希望通過媒體宣傳報道,共同提高社會公眾對兒童OSA的正確認識。
那么,《中國兒童OSA診治指南》制訂有何特定背景?有何意義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院長、本次大會主席倪鑫結合我國兒童OSA發病現狀和危害,首先介紹了新指南制訂的背景和意義。
倪鑫介紹到,OSA作為兒童睡眠呼吸障礙疾病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疾病,因其較高的患病率和嚴重的遠期并發癥,越來越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重視。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兒童OSA患病率高達1.2%~5.7%,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和有效干預,將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如神經認知損傷、學習障礙、生長發育落后、頜面發育異常(腺樣體面容)、內分泌代謝紊亂、肺動脈高壓,甚至增加成年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等。所以,兒童OSA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干預對改善預后意義大。
目前,我國在兒童OSA篩查、診斷和治療存在不規范的現象,制約了臨床上科學診療策略的提出,阻礙了我國兒童OSA診療水平的進步。與此同時,目前兒童OSA的診療涉及多學科,且診斷標準不一、治療缺乏規范的問題較為突出。國外兒童OSA診療指南與專家共識數量十分有限,由于種族、環境、社會經濟狀況不同,也不能完全照搬。因此,我們亟需制訂基于循證醫學證據的臨床實踐指南,以指導和規范我國OSA兒童臨床診療決策,并促進多學科整合,共同為兒童OSA的科學管理保駕護航。
本版(2020)指南與2007版指南相比,方法學特點突出。本版指南遵照了當前國際指南制訂的方法學流程,更科學、更嚴謹,制訂過程也更加透明化。例如,本版指南組建了多學科的工作組,在國際指南注冊平臺注冊、進行利益沖突管理,特別是在全國范圍收集和遴選指南的臨床問題,使得指南更貼近臨床需求、更具有實用性,在證據的收集和合成部分,工作組進行了全面檢索、系統評價的工作,最終的指南推薦意見,則是基于德爾菲調查、專家面對面共識會議以及三輪專家調查評價形成的。
倪鑫指出,新版指南與2007版指南相比,主要更新點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本質不同。我國于2007年發布的《兒童OSAS診療指南草案》主要基于傳統專家共識和臨床經驗,而本次指南是基于多學科循證證據支持的循證醫學指南,有證可循,有據可依。
其次,在診斷方面,新指南強調并突出多導睡眠監測(PSG)這一標準診斷方法的地位,并充分結合循證依據,經過專家反復論證,將兒童OSA的診斷標準由既往的“AHI>5或OAI>1”更新至“OAHI>1”,同時相應調整了兒童OSA嚴重程度分級指標,更利于兒童OSA的早期、及時診斷和干預。本次指南同時強調其他臨床診斷工具的應用價值,包括癥狀和體征、問卷、便攜或簡易診斷設備(如脈氧儀),并強調全面上氣道阻塞平面評估的重要性,為不具備開展多導睡眠監測工作的機構提供全面和多元化的診斷思路和應用依據。
最后,在治療方面,本指南強調OSA的多學科綜合管理和治療,在2007版本上增加了藥物和減重兩部分治療推薦,并分別就手術、藥物、無創正壓通氣、口腔矯治和減重等方面進行證據闡述、給出推薦意見。在多種治療策略上,本指南強調重視治療的適應證和不良反應,為該疾病的科學治療提供更全面的依據。
會上,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許志飛的報告介紹了兒童OSA診斷標準更新的思路和依據。許志飛說,新指南將兒童OSA的診斷標準由既往的“AHI>5或OAI>1”更新至“OAHI>1”,同時相應調整了兒童OSA嚴重程度分級指標,這為臨床醫生的診治工作帶來新思路。
從診斷標準更新解析,輕度兒童OSA還需要手術治療嗎?許志飛則建議從臨床表現、睡眠監測結果、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對治療的反應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對于治療效果的觀察指標,臨床醫生不應僅局限于多導睡眠監測結果,還應包括兒童長期的生活質量、行為的改變、學習能力的改變、醫療花費等問題。
深圳市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李蘭報告了兒童重癥OSA的圍手術期管理的指南推薦意見。
李蘭介紹,新指南關于重癥OSA兒童圍術期管理涉及6個臨床問題的推薦意見。新指南關于重癥OSA兒童圍術期管理涉及6個臨床問題的推薦意見。結合3則病例,她進一步說明了如何根據指南的推薦意見,指導臨床實踐活動,對重癥OSA患兒進行規范術前氣道評估、手術方式選擇、術后管理及NPPV應用等的重要性,臨床醫生對重癥OSA患兒應給予充分重視,避免圍手術期嚴重并發癥發生,保障兒童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