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做過ICL晶體植入手術的人,都聽到過“拱高”,也有不少人非常糾結擔心自己術后的拱高值到底合不合適,會不會產生后遺癥,今天就來帶大家一探究竟,破解拱高焦慮。
什么是拱高
拱高是指ICL晶體后表面到眼睛晶狀體前表面的垂直距離。
術后拱高過高或過低都不合適,太高可能會堵塞房角,傷害角膜內皮,太低可能會接觸到晶狀體,所以術后拱高數值也是作為判斷ICL植入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這也是為什么ICL術后復查每次都要進行拱高測量。
拱高如何測量?
目前,三維眼前節全景分析儀、超聲生物顯微鏡和前節OCT、裂隙燈都可以對拱高進行觀察、測量,其中三維眼前節全景分析儀和前節OCT檢查是比較舒適快速的。
術后拱高多少合適?
有研究結果[1]表明,拱高的安全范圍以及數值變化在既往研究中也有很大差異,但可以認為在前房角的結構與功能均正常的情況下,安全拱高的下限可在50~250 μm間,上限可在1000 μm左右。
然而,理想的術后拱高只是一個相對值,而不是絕對值。除了看數值外,還要看這個拱高值和你的眼睛合不合適。從安全性來講,ICL術后前房深度達到2.0以上就比較安全。
就比如說患者A,ICL術后拱高在900多,但是術前測量的前房深度是3.6,那么這個拱高值相對來講就不算高。
和另一位患者B對比,術前前房深度是3.0,術后拱高是250左右。
雖然拱高的數值看起來差異很大,但兩位患者術后前房深度結果是差不多的。
本身前房深度比較深的時候,我們在手術方案設計的時候,就會將術后拱高設計的高一些,而對于前房深度比較淺的人,術后拱高會設計的低一點,從而來保障每個人的前房深度都在安全范圍以內。所以大家沒必要糾結拱高數值的大小,還是應該由專業的醫生來判斷到底合不合適。
如何獲得理想的術后拱高
ICL術后拱高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ICL晶體尺寸的選擇、粘彈劑沖洗、植入的時間、前房深度等等,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詳盡的手術方案設計和手術技術的提升讓患者在術后獲得理想的拱高,提高ICL手術的安全性。
01.手術方案個性化設計
完美拱高設計首先取決于準確的術前檢查,經驗豐富的手術醫生可以通過詳細準確的檢查結果,個性化設計ICL的尺寸大小,切口位置的規劃選擇及晶體植入方向等等,計劃性控制術后拱高。
02.水下植入 不使用粘彈劑
在以前的科普中,我們介紹過粘彈劑的使用也會影響ICL晶體的展開和位置調整,沖洗粘彈劑也延長了手術時間,更重要的是,粘彈劑很難完全被沖洗干凈,尤其是鏡片后方的粘彈劑,殘留的粘彈劑術后在眼內有一個逐漸吸收的過程,而劉保松院長的水下植入技術不使用粘彈劑,術后晶體位置不會受粘彈劑吸收影響晶體位置及拱高,散光軸位也比較穩定。
03.術中OCT導航技術應用
傳統的ICL手術,醫生無法在術中判斷拱高,只能等術后再用裂隙燈觀察晶體位置,判斷拱高是否合適。
文獻報道顯示,使用術中OCT技術可以用于預測術后拱高,ICL晶體植入后,通過術中OCT系統,醫生在術中就可以實時觀察到拱高,并進行及時的調整,在術后獲得理想拱高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鄭州尖峰眼科創新引入蔡司RESCAN700術中OCT導航顯微鏡并將術中OCT技術運用到ICL植入手術當中,在術中通過精密度達到微米的實時斷層OCT掃描成像技術,讓醫生的“視野”既可以觀察到清晰的手術表層,還可以深入觀察眼睛組織結構的細微變化。
醫生可以在術中精準預判ICL術后拱高,如果術中觀察到拱高不合適,可以及時進行調整,或者直接更換晶體型號,降低了二次手術風險,大大提高了ICL手術安全性,也能夠讓患者擁有更好的手術體驗。
參考文獻:
席歡,燕振國,楊少華,嚴夢南.有晶狀體眼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拱高研究進展[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22,22(4):418-421. DOI:10.14166/j.issn.1671-2420.2022.04.025.
Torbey J, Mehanna CJ, Abdul Fattah M, Awwad ST.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vs postoperativ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measurement of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vaulting.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20 May;46(5):737-741.
(責任編輯:華康)